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先进文化是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倡导“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施好善、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闽西承载着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忠于祖国、敢于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闽西积淀着海内外客家人勤劳善良、忠厚质朴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闽西文化闪耀出夺目的光辉。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闽西人具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谋划文化自强,为闽西加快崛起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传承创新 提升闽西特色文化
龙岩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龙岩七个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县,曾赢得“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美誉。追寻英烈足迹,传承英雄精神,传颂闽西子弟兵事迹,成为闽西红色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核心精髓之一是红旗不倒,也就是信仰坚定、步履坚实、行动坚决。这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对赢得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充满希望。
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客家族群占龙岩市总人口的80%以上,遍布七县(市、区)。闽西客家文化,除了对中原文化传统的坚守与传承外,更是客家民系在迁徙求生存的过程中充分弘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在团结与共中,勇于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勇于战胜各种困难,为自己赢得全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文化是历史的印记,更与时代息息相关。只有彰显时代特征的文化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感召力。弘扬好、建设好闽西文化,需要以创新的理念,注入充满时代特色的新内涵。
红土精神创新,要演化为投身龙岩加快崛起的动力。近年来,龙岩加快打造“红土学风”、“红土先锋”、“红土清风”、“红土政风”、“红土同心”,赋予了红色文化以全新的内容。要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新时期下涌现的反映闽西红色文化传承的新精神,如治理水土流失的“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践行福建精神十大先进人物章联生的敢于创新、善于拼搏的精神,形成新的向上的力量。客家文化创新,要融入自我发展的新时代内容,进一步做强做大海峡客家文化,弘扬客家土楼所蕴含的客家精神,提升长汀客家母亲河公祭的层次和内涵,充分挖掘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形成代表闽西客家文化的“文化交响”和“文化组诗”。
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具体难题、创造更加优越条件的过程,这尤其需要传承创新红色和客家两种文化的精神,直面闽西在加快崛起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集民智、凝民智、合民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难题,创造发展的条件。
以文化人 凝聚闽西崛起的精神合力
物质改变生活,文化影响心灵。当前,在闽西大地上,建文化场所、创文化载体、传文化精髓,厚重而充满生机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处处涌动着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文化激情。
以文化人,是文化的特有功能。风成于上、习化于下,要自上而下形成重文化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闽西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以文化为纽带,凝聚闽西崛起的精神合力。当前,就是要在龙岩大力倡导善抓机遇、拼搏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
善抓机遇。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形成龙岩善抓机遇,时不我待的思想和行动氛围。中央、省委长期以来十分关注龙岩革命老区的发展,并将这种关注和关爱转化为支持和扶持老区发展的政策。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和传播,引导老区干群化鼓舞为动力、化动力为作为,争抢机遇、加快崛起。
当前,要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和龙岩老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副主席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的两次重要批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龙岩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用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效,回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龙岩的关注和关爱。
拼搏奉献。在思想文化领域内部总是存在着先进与落后、进取与颓废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的斗争。要通过传承、创新和突破来实现龙岩思想文化的跨越,大力倡导爱国爱乡、坚韧不拔、敢拼会赢的精神,形成新时期龙岩干群拼搏奉献的新风貌。要讲奉献,实施龙岩学雷锋树新风的十项工程,在龙岩形成讲爱心、比奉献的良好氛围;要关注民生,实施民生龙岩的各项具体举措,让老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讲拼搏,克服各种困难,加快发展,争先进位,为龙岩发展加速而努力。
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责任意识的一种体现,对广大的闽西干部而言,就是要在解放思想、创先争优中,勇于担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在开创龙岩各项事业中,有魄力、有作为、有成效。
以文化人,最重要是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让人民在共享中共创文化。龙岩正在用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把社会、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利用中央和省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特殊政策,加大各项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和进度;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公益演出下基层、农村电影放映、文化艺术扶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好全民读书月等主题系列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廉政文化“七进”等活动经常化;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把城市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要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以及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产业带动 提升文化龙岩的整体实力
用抓经济的理念抓文化产业,以抓经济一样的干劲和态势抓文化,在龙岩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引入“战役”概念,促进龙岩文化产业的集聚和爆发。
突破文化区域局限,让龙岩文化“走出去”。要融入。以更宽的视野谋划龙岩文化的发展,跳出龙岩区域,在全国、全省范围内重新定位龙岩文化,主动对接,求同存异,以龙岩文化的独特点,对接周边文化的衔接点。要搭台。搭建文化走出去的平台,加快龙岩的华丽转身。要借力。借助经贸活动和驻岩媒体等平台,集中展示龙岩的宣传思想文化。制作一批文化精品、形象龙岩外宣品,在每年的“9·8”“6·18”等重大经贸活动上投入和展示;在“11·8”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海峡旅游欢乐节等重大活动中,主动策划创新文化活动,形成龙岩文化更强的影响力。
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要素,使龙岩文化“强起来”。突破重点。着力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整合资源,集聚突破,实施文化重点工程,在中心城市卫星城地带规划建设龙岩市文化产业园区,集动漫、创意、影视印刷、广告、工艺品制作等重点文化产业,打造特色鲜明、链条完整、集聚效应好、有全国影响力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突出特色。进一步完善龙岩中心城市的文化功能,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惠民能力。大力推进 “中央苏区主题公园”、紫金山文化体育公园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提升闽西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具有强大震撼力的红色文化精品。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县(市、区)、特色文化村镇、特色文化街区等。加大扶持。制定出台有关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文化精品生产、文化产业扶持的优惠政策,如用地、财税、融资等。从2012年至2016年,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用于扶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精品生产及推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高地人才的引进工作和扶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业余文化队伍建设等。
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散乱小局面,促龙岩文化“活起来”。有规划。按照建设“文化龙岩”的要求,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龙岩市中长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文化发展建设纳入党政目标管理考评机制。有机构,成立龙岩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正在筹备成立龙岩市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和龙岩市广播影视集团。有保障。关键在于人的保障。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3年内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干部进行普遍轮训。精心组织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拔尖人才。
省第九次党代会赋予龙岩革命老区“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崛起步伐”的历史使命。如今,龙岩正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先争优,推进闽西老区加快崛起”主题活动,把龙岩建设成为生态型经济枢纽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区。当此之时,尤其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以文化为载体和纽带,凝聚全市干群的合力,在加快崛起的新征程上,再展闽西儿女干事创业、勇争上游的优秀风采。
(此文转载于《闽西日报》5月31日第一版 )